市场动态 NEWS

云南:乡村产业兴 发展动力足

时间:2022-12-20来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点击:

11月26日,记者在昭通市大关县木杆镇细沙村看到,漫山遍野的筇竹林苍翠欲滴,采笋道路、采笋用房、育苗基地等配套设施齐全。通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筇竹产业,当地群众鼓起了钱袋子,拓宽了致富路。

  “筇竹笋是宝贝,竹竿也能卖钱,这根竹子竹龄3年多,长2.1米,直径2厘米,至少能卖10块钱。”竹林深处,细沙村筇竹种植大户何永兵正在对竹林进行冬季管护,他将生长弱小、密度过大的竹子砍掉,确保来年的竹笋产量更高、竹材长势更好。

  “今年采鲜笋6吨多,卖了6.5万元。”何永兵算起增收账,“我家种了700亩竹子,其中100亩进入采笋丰产期,只要管理得好,3年后剩余的600亩竹子也将全部投产,卖竹笋的收入至少有40万元。”

  “竹笋是采不完的,一片竹林采笋周期有五六十年,竹产业就是助农增收的‘绿色银行’。”细沙村党总支书记罗坤芬说,按照“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细沙村发展竹产业4.8万亩、户均筇竹51亩。今年实现筇竹产值800多万元,带动户均增收8600元、人均增收2500元。

  抬头见绿、伸手摘果、弯腰摘菜,乡村变得有诗意;出门看花、上山采茶、归家织布,群众生活很惬意。在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贺岭村委会斗东自然村,记者在村民卫玉花家感受到了佤乡人民别样的幸福。

  “现在道路宽敞、房子好看、村容整洁,住着特别舒心;家门口就是茶山,不远处就是茶厂,采下来就能卖钱,日子也特别好过。”卫玉花说,佤山茶厂在旁边的大寨自然村建了一条红碎茶生产线,村里的茶都不愁销,而且都实现了机器采茶,她家的20亩茶一年能卖四五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强化产业支撑、促进群众增收的信心和动力。”糯良乡副乡长杨易说,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乡村振兴项目谋划,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幸福之歌。



上一篇:广西贺州:供应链服务助力“金石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证监会明确五大重点工作 更好服务经济整体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