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23智能网联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举行。国内外智能网联行业领袖、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等齐聚东安湖畔,共同探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关键技术发展,共绘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蓝图。
大会宣布,“智能网联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将永久落户成都经开区。大会期间,未来交通数字融合全景展示平台暨国际交通交流中心、龙泉驿区智能交通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
“大会的落户将成为成都经开区智能网联先导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对外展示、宣传的重要窗口和全新平台,赋能成都经开区打造‘汽车产业、智能交通、智能网联’相结合的城市型IP‘未来交通科学城’。”成都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道。
记者了解到,“未来交通数字融合全景展示平台暨国际交通交流中心”将借力中国智能交通协会顶尖专家库资源和同济大学学科优势、智脑优势,推动区域智能网联科技创新发展。
“龙泉驿区智能交通联合实验室”将聚焦智能网联创新领域的前沿应用技术和智能网联交通解决方案,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合作开放平台建设,共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活动现场,一场场“头脑风暴”围绕如何抢抓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机遇,赢得先机等给出了可参考、可借鉴的“答案”。
“智能网联需要与智能交通协同发展,聪明的车需要与智能的路相结合,才能更好打通交通问题的‘任督二脉’。”同济大学交通工程学科教授、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主任杨晓光在主旨报告《智能交通与智能网联汽车及其产业协同发展》中这样阐释智能交通中“车与路”的关系。
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处处长郝盛作了题为《智慧路网思考与探索》的报告,对智慧路网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他看来,打造智慧路网的意义就在于实现车与路的“对话”,助推协同式自动驾驶,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
“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每一位专家、企业的分享,都是一次对产业未来的探索。这些分析成果、创新经验对于区域和企业智能网联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现场一位企业家代表说。(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柯雨 成都日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