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察丨重磅!省委省政府为何要狠抓这件大事?
时间:2020-08-11来源:河南日报官方微信 作者:acetouzi 点击: 次
最近有几则新闻,连起来看很有意味。
5月23日,高规格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落幕不到一周,中纪委对环保问题利剑出鞘:官网曝光了六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55名领导干部被问责,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甚至被免职;
5月24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率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先后在河南省安阳市、郑州市、洛阳市,实地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栗战书指出,环境质量怎么样,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最强烈。污染治理成效怎么样,要由老百姓说了算,老百姓说好才是真好。他强调,要把党中央要求和法律责任落到实处,勇于担当,动真碰硬,下大决心和大气力解决污染问题。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生产建设兵团)等8省(区)的环保督查整改方案。至此,历时近两年半,第一轮覆盖全国的中央环保督察,各地都已公开了整改方案;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对外宣布,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于近期陆续进驻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东、广西、云南、宁夏等10省(区),对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
6月1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河南省开展“回头看”工作动员会在郑州召开。根据安排,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进驻时间为1个月……
不难看出,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省政治生活中“最热词”。
督察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动真格。近年来迭起的环保督察问责风暴,相信大家都印象颇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震动。而“中央环保督察”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涵。
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朱之鑫在“回头看”工作动员会上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亲自倡导并推动这一重大改革举措,在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每个关键环节、每个关键时刻都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审阅每一份督察报告,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推动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
之所以如此重视,究其根本还是现实情况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针对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情况曾作出三个重要判断▼
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三个“期”,道出了形势的严峻。
此外,此次会议还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把生态问题上升到重大政治问题、重大社会问题,这一措辞是相当罕见且严厉的,其背后的逻辑,便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回头看”就是要看看地方政府有没有下真功夫进行整改,尤其是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有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最高领导人对此事的重视程度、对问责的决心,可以看作是几年来环保问责风暴迭起的源头。事实上,中央环保督察从2015年就开始了,此后用了分别于2016年7月和11月、2017年4月和8月分四批开展对全国31个省区市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一次全覆盖式的督察。
督察,自然就是奔着问题去的,以问题为导向核查中央环保督查整改方案的具体进展,并针对各省份攻坚难题叠加专项督查,目的是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同时,通过环境规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增长。
据了解,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这次进驻河南省,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一次实践过程,也是一次宣讲过程▼
这次“回头看”主要督察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推动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情况,省级有关部门整改责任落实和工作推进情况,地市级党委和政府整改工作具体实施情况。
重点盯住督察整改不力,甚至“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重点检查列入督察整改方案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查处、整治情况;重点督办人民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立行立改情况;
重点督察地方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肃责任追究情况。
对于群众的举报材料,督察组要求▼
河南省对于督察组移交移送的生态环境举报投诉问题,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
立行立改、边督边改,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
这里面还有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既要反对疏于管理纵容污染的“不作为”,又要反对平时不作为,督察前粗暴处理的“滥作为”。在此次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启动之际,生态环境部特意发布《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就是为了防止一些地方在此次“回头看”督察组进驻期间不分青红皂白地集中停工停业停产▼
《意见》明确,对于工程施工、生活服务业、养殖业、地方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及企业、采砂采石采矿、城市管理等易出现环保“一刀切”的行业或领域,在边督边改时要认真研究,统筹推进,分类施策。
对于具有合法手续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不得采取集中停工停产停业的整治措施;对于具有合法手续,但没有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应当根据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对于没有合法手续,且达不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应当依法严肃整治,特别是“散乱污”企业,需要停产整治的,坚决停产整治。
对此,督察组强调▼
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核查办理案件,认真落实《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严格禁止层层加码、避免级级提速,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的敷衍应对做法,坚决避免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
对于涉及失职渎职的责任人要咬住不放,追查到底。
行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行动起来,无疑是保护环境最有效的方式。生态文明建设搞得好不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很重要。连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主动作为,将这件关乎民生福祉的政治大事牢牢抓在手中。
贯彻学习精神。5月22日,省委专门召开省级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会上,省委书记王国生强调,要吃透省情、找准对策,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加快建设美丽河南,深刻认识我省承担着加快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双重责任、面临着转型升级和提升能力的双重任务,全面审视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细化实化工作举措,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走好永续发展之路。
5月24日至2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闭幕后仅6天,栗战书委员长就带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来河南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工作。以此为契机,5月29日,省委常委会再次召开会议研究环保议题。在汇报会上,省委书记王国生指出,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治标治本相结合,加快推动绿色发展。要严格监管执法,敢于动真碰硬,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治理大气污染的能力。
省长陈润儿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增强行动自觉,坚持运用法治方式、推进污染防治,依法履行政府职责、发挥主导作用三个方面汇报了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主要做法及下一步工作重点,并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督查督办,严格追责问责。
5月30日,省长陈润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再次集中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将其化为具体举措:全省上下要按照栗战书委员长和检查组的要求,更加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咬定目标、细化方案、突出重点、加强统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6月1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河南省开展“回头看”工作动员会在郑州召开,省委书记王国生在动员讲话中指出,这是对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检阅和把脉问诊,有利于河南省更加自觉坚定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做好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要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接受环保督察"回头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全力支持配合中央督察组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督察组提出的各项要求;要以接受环保督察“回头看”为契机,狠抓责任落实,全面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
实地督察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连日来,省领导们马不停蹄实地调研督察,给我省的生态环境“加保险”。5月21日,省委书记王国生专门到省环境保护厅进行调研。他指出环保部门要增强危机感,横向比较找差距,自我加压求提升,坚定不移地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力军,要主动作为,担责担难、敢于亮剑,让环保督察和监管执法严起来,对发现的问题要扭住不放,强力推进整改落实,务求取得实质性进展。
6月3日,省长陈润儿赴信阳实地督察河道乱采砂石整治情况,检查指导淮河隐患排查安全备汛工作。他指出,要下决心彻底综合整治,将其作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流域资源永续利用的大事抓实抓好。着力抓好四项工作:依法开采、河道疏浚、生态修复、险工处理。特别是要坚决斩断河砂乱采背后的“利益链”,打掉“保护伞”。
在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向濮阳市交办的3批4起环境问题信访举报案件中,范县张庄乡敬老院附近一家化工企业群众反映强烈。6月6日,省委书记王国生来到张庄乡,现场察看被举报企业整改落实情况。该污染企业已经停产,正在进行设备拆除,生产线将搬到产业集聚区进行改造提升。王国生看后指出,要加快推进污染企业搬出居民区、进入工业园区,同步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环保设施,确保达标排放。他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决扛稳政治责任,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提出的各项要求,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确保改彻底、改到位。要坚持源头治理,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着力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加大环保投入。据了解,2016年-2018年我省3年累计投入600亿元,用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其中,中央补助224.8亿元,省级财力安排81.4亿元,市县财力安排293.8亿元支持我省绿色发展。按照“谁污染、谁赔偿,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我省于2017年5月在全国率先实施大气和水环境月度生态补偿制度,截至今年2月,累计扣缴空气和水环境生态补偿金近2.6亿元,奖励近2.1亿元,调动了市县政府加大污染防治的积极性。此外,我省还对积极减排者给予税额优惠,引导企业主动减少污染物排放。
严肃问责追责。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严格考核、明确奖惩,任务到位、问责跟上,干部队伍就会动起来。6月5日,因治沙不力,罗山县委书记许远福、县长汪明君因治沙不力被公开通报批评。
通报指出,2017年以来,罗山县委、县政府未能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河砂治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对辖区内滥采河砂屡禁不止问题重视不够、整治不力、监管缺失,致使淮河罗山段滥采河砂问题十分突出,直接影响淮河河道行洪安全,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被新闻媒体先后两次曝光,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在淮河罗山段河砂整治工作中,罗山县委、县政府未能严格执行省市有关部署要求,组织领导不力,担当精神不强,履职尽责不到位,作为县委书记、县第一总河长许远福,县委副书记、县长、县总河长、淮河县级河长汪明君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故对二人公开通报批评,并责令分别向市委市政府写出深刻检查,视整改情况再作进一步处理。
另一方面,河南警方、法院、检察机关持续保持打击环境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这也向外界释放了强有力的信号:无论是谁,不管级别高低,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只要越雷池一步,必受严厉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