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说城 NEWS

“文化顶流城市”,苏州这样破传统

时间:2025-03-17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2025年初,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便以票房破百亿的佳绩,喜迎开门红。好评如潮的背后,苏州不仅有十余家动画公司参与制作,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成都,更在全国城市票房排名中高居前八,是名副其实的电影市场“票仓”。
从《哪吒》这一现象级的作品管中窥豹,可以看到近年来,经济与文化交融共生的苏州,在动漫、影视、游戏、文创等领域遍地开花,发展成果日益显著。从传统文化的辉煌盛世,迈向文化发展的新纪元,看苏州文化产业如何再造一席之地。
高速发展,向新向好
自古以来,苏州便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水乡之韵与江南风情,深受文人墨客的钟爱,其文化名城的美誉也源远流长至今。步入数字化时代,面对文化全球化、智能化的冲击,满载文化瑰宝的苏州,正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如何依靠创新能力,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技巧妙融合,孕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顶流城市”勇立潮头。
今年1月初,“苏州蓝皮书”《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其中,苏州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以文化产业为切入点,对城市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研究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苏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总数攀升至 1653 家,比上年同期增加 223 家;营业收入规模高达 2835.24 亿元,同比增速达到 17.1%。数量与营收的双增长既是苏州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最好证明,也是城市文化无限潜力的生动写照。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在六大文化核心领域——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以及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上,表现亮眼。发挥文化装备、文化消费终端设备等传统制造业优势的同时,苏州核心文化领域企业不仅在增长速度上势如破竹,在整体文化企业中的占比也节节高升。尽管在目前的苏州文化产业中,仍然存在着造纸企业、代加工企业等外围层业态占比较高的问题,在相关部门的调整与推动下,产业结构与核心竞争力也正向着积极的方向不断提升,向新向好。
 
文化遗产“数字永生”,苏州有招式
还记得《流浪地球2》中的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对数字生命的探索吗?遍地是文化遗产的苏州,也将“数字永生”的概念应用到了古城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工作中,让“老宝贝”的价值超越时空的界限。
苏州古城街巷纵横交错,首创的“古城细胞解剖工程”把古城的传统民居等建筑物看作是构成古城结构的“基本细胞”,对城市54个街坊进行了“一宅一策”的精细化修复。同时保留“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采用“原工艺、原材质”活化了平江路、山塘街等历史街区。如今大家最爱去溜达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在改造中,就保留了78%原住民,形成活态文化社区,置身其中,仿佛每位游客都是熟悉的街坊邻里。基于这一保护工程的成果,苏州还开发了“CIM+数字孪生古城”平台,完成全域倾斜三维模型建设。戴上VR眼镜,用户不管在哪里都能参与虎丘曲会的虚拟雅集,沉浸式感受苏州的风土人情。
苏州大学商学院教授、江苏省新时代民营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李晶认为,苏州在传统文化保护与商业价值转化上走在时代的前沿。全球首个“非遗数字基因库”的建立,对苏绣122种针法、昆曲600支曲牌进行了三维动态捕捉,为非遗文化的深度传承与活化利用提供了数字化资源支持。创新的“非遗合伙人”模式,邀请青年传承人入驻古镇,开设如缂丝咖啡馆、评弹直播间等特色空间,挖掘传承队伍中的青年力量,实现“非遗+”跨界融合生存。拙政园内,重构文化感知的“园林夜游”全息投影剧,将《牡丹亭》表演与建筑光影巧妙融合,通过3D技术投影、数控灯光营造、现代音响等设施设备,给游客带来视觉、听觉、触觉上的多重享受,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共生。
“最大程度挖掘自身优势,实现文化资源变现,是苏州近年来埋头苦干的工作之一。”李晶教授介绍。苏州全力构建的“超级文化IP”矩阵,打造了“园林IP群”(拙政园、网师园等)、“工艺IP群”(宋锦、核雕等)、“民俗IP群”(轧神仙、冬至团等)三大矩阵,让文化资源变成了可量化的经济资产,为不少艺术家、设计师提供了巨大的创意素材库。苏州还发行了全国首单“古城保护REITs”,将历史文化街区经营权转化为可交易的资产,所募集的资金被专项用于耦园、艺圃等园林的预防性保护工作,形成了“保护促进收益、收益反哺保护”的良性循环模式。首创的“文化遗产碳汇评估模型”,可以测算出古典园林每年通过游客美育产生的隐性生态价值,仅2022年苏州园林碳汇交易额就高达8200万元,开创了文化资源资本化新路径。
 
技术赋能,助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离不开的话题,苏州培育出的文化创意产品也逐渐向数字化转型升级,更多极具中国特色的虚拟现实体验、数字艺术作品等,凭实力“出圈”,登上了国际舞台。欧瑞动漫出品的《孔小西与哈基姆》讲述了中沙两国美食与文化交融互通的故事,在中东播出后广受小朋友的喜爱。昆山“周庄古镇5G+智慧旅游试点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古镇多了更多个性化、交互性的新玩法。苏州奥拉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原创幼儿教育动画《奇奇和努娜》第二季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以小朋友的视角出发,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情感、礼仪等知识,展现了本土文化产品的创造性与审美突破。苏州飞马良子影视有限公司创作的《老鹰抓小鸡》作为国内首部全禽类大电影,细节呈现了70多种鸟类的特点,获评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提名。
硕果累累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极具前瞻性的新兴文化产业布局。《苏州市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对动漫、游戏等领域的原创研发给予奖励及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提升内容创作质量与技术水平。苏州“一核多极”的空间格局也给予数字文化产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的空间,以苏州高新区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核心,联动昆山动漫数字产业园、吴江太湖新城电竞产业基地等载体,分工协同的产业地图正在推动文化变革。
 
有创意,就有全生命周期扶持
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重点培育名单的月亮湾文创园,地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园内集聚了1300多家文化企业,涵盖智慧文旅、创意设计、网络文化、动漫游戏等领域。苏州工业园区月亮湾文创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文杰认为,“产业链招商”与“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是月亮湾文创园俘获优质企业“芳心”的秘密武器。从企业早期的1V1服务、定期推送适配政策,到成长期的“企业家俱乐部”搭建与投融资对接,再到扩张期的专业跨境服务支持,“我们定期举办各领域产业供需对接、政策宣讲、人才匹配、跨境咨询、投融资路演等活动,全力为园内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保驾护航。”吴文杰说。
苏州大禹数字文化科技集团就是月亮湾文创园从零孵化发展出的成功案例。大禹集团副总裁薄一峰表示:“月亮湾文创园从内容创意、制作到发行的完整产业链条,为我们的IP开发和运营提供了丰富的上下游产业资源和人才储备。”一方面,苏州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为苏州文化企业输送了大量新生血液与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得益于相关政策与产业园区的有力扶持,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资源助力。薄一峰坦言:“大禹旗下游戏IP《桃源深处有人家》,获得了市区各级文化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更是从立项初期就参与游戏的开发,这也是我们能呈现最原汁原味非遗项目的专业保障。”
如今,大禹集团已经实现了从20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到拥有独立产权自有载体的华丽蜕变,月亮湾文创园内的同程集团、中衡设计、欧瑞动漫等一批重点文化企业也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放异彩。与此同时,网易苏州数字文化创新中心、完美世界长三角总部……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团队与企业,跟随着“龙头”的脚步纷纷在苏州这片热土上扎根,产业集群效应愈发显著。相城区元和塘文化产业园、张家港市软件(动漫)产业园、常熟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太仓市天镜湖文化科技产业园、吴江区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姑苏区蓝系列创意产业园等遍布苏州的数字文化产业园区在政府的引领下不断提档升级,一边培育文化企业,一边敞开怀抱迎接更多优秀企业的到来。
文化发展新纪元,对苏州这座“顶流城市”而言,是挑战亦是机遇。未来,让我们携手期待,更多顶尖文化人才与企业愿意在苏州实现理想,更多注入苏州灵魂的文化产品能从这片土地上走向世界,共同谱写苏州更辉煌的明天。


文章来源:现代苏州杂志


上一篇:百强县缩水、千亿县断档,湖南如何破局?

下一篇:大信号!人口收缩地区,要调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