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智库官场研究||官场要不得镀金干部和油腻心态!
时间:2017-12-05来源:王牌智库 作者:acebm 点击:
次
一、镀金干部
【阅读原文】长期以来,许多干部喜欢“往上走”的直线升迁模式。如今,不少干部却甘愿过着“假装在基层”的生活,选择“先下去、再上来”的曲线模式。
基层经历,就像是部分干部镀就的“金身”,有了基层工作经历,升迁可“加分”,提拔重用将如期而至。
基层干部很无奈:“镀金干部”不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作者:阳建来源:半月谈
记者发现,下到基层的那些镀金干部,心态虽略有不同,但都是在寻求下一步升迁的“跳板”。
一种是主动镀金,以求走终南捷径。
随着国家强化了在选拔任用干部中“重基层”的导向,一些干部想通过此路快速升迁。
但他们没有沉下心做事,也没有扑下身子接触群众,而是急功近利,热衷搞“短平快”项目,希望以最快速度拿出“政绩”给上级部门看。
一种是被动镀金,等待惯例安排。
各地对支援基层的干部在升迁时有照顾,一些在原单位不被重用的干部,就以试一试的心态下去锻炼。
不管做不做事,只要混了经历,就等着组织按惯例进行安排。在实际操作中,这种“被动型”干部虽不干事,最终也能实现升迁。
“下来锻炼是政策鼓励,往上提拔系政策倾斜,程序没有漏洞。”一名长期做组织工作的官员直言,目前很多凭基层经历升迁的干部是为了提拔而去基层,并没有达到锻炼目的,属于“打着制度的牌子,钻了制度的空子”。这种“先下再上”的曲线模式,符合政策规定,符合程序,颇具隐蔽性。
《半月谈》
记者调查发现,与镀金干部相比,扎根基层的干部有着明显升迁劣势,上升通道被挤压则造成他们对自身发展产生了消极心理,甚至出现群体性焦虑。
长期调研基层干部状态的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学平表示,镀金干部“假装在基层”等现象,具有多重危害。
其一,违背了公平,挤占了从基层做起的干部正常晋升的机会,挫伤了干部队伍的积极性;
其二,违背了党和政府推动干部下基层的初衷,影响了基层的建设;
其三,扭曲了党和政府选人用人政策,他们以投机取巧方式上位,为干部队伍埋下了长远的隐患。
原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傅学俭说,镀金干部乱象是人事腐败的新变种,是对党“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路线的破坏和践踏,必须治理。
二、油腻心态
近来,“油腻”一词引发广泛议论。如何避免成为“油腻男”“油腻女”,成为很多世相类、鸡汤类文章的话题。看来,“油腻之人”颇不受欢迎。
油腻,意味停滞、迟缓,无生气、无活力,浊气重、清气降。人如果具有“油腻”特征,恐怕需要反思和改正了。社会不需要油腻之人,新时代更不需要油腻的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决不可有“油腻心态”
作者:桑林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做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厘清“油腻心态”的种种表现,真正警醒之、力避之、摒弃之。
贪婪:油腻之人,多是吃了不该吃的,占了不该占的,喝多了“井外之水”。有了“油腻心态”,离“人间至味是清欢”的境界就远了。譬如云南省德宏州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段培相,在当地企业家眼中是“吸血鬼”,在同事的评价中是“吝啬鬼”,具备典型的“油腻心态”。
懒惰:油腻者,不喜动、不振奋,也就滋生了惰性,丢掉了敬业;习惯了安逸,丢弃了奋斗。在他们心中,“不做不错”成了避世哲学,“为官不为”成了工作导向。
庸俗:哲人言:“不管做多大官,不读书便不过是一介俗吏。”有“油腻心态”,就是亲酒桌不亲书桌,远离崇高、远离信仰,不求上进、不求一流,奉行“尾巴主义”。
散漫:心中没有主见,总是爱攀“天线”。在这些人中,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很流行,宗派主义、圈子文化、山头文化受推崇。结果,不是搞“两面派”,就是做“两面人”。
自炫:此类人,总是抱着过去的功劳簿不放。他们觉得自己是功臣,“老子天下第一”,爱提昨天的成绩,却不去推动今天的工作;爱说过去的辉煌,却不去开拓明天的道路。
如何摒弃“油腻心态”?有人给出“不贪、不俗、不装、不懒、不放弃”5条建议,十分对症,需要党员干部自我把脉、自我救治,以保持思想纯洁、身心健康。
当然,诚如减肥一样,摒弃“油腻心态”也需坚强的意志品质。
康格瑞夫有句名言:“能支配他自己精神的人,比攻取一个城市的人还要伟大。”人是有惰性的,生活也无处不存在诱惑。唯有靠毅力管控好自己,慎微慎独方能成就大事。否则,在不知不觉中忘乎所以,就会成为令人讨厌的油腻之人。
新时代是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时代,是一个严格自律、清正廉洁、抵达崇高的时代。“油腻心态”与新时代格格不入,也与党员干部身份严重不符。党员干部只有坚决摒弃“油腻心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伟大梦想的目标奋勇前进,才能不负新时代、干出新业绩、铸就新辉煌。
微小说:两个县长的命运
两个新县长分别上任甲、乙两县。甲县县长很关注民生,根据当年气象,了解当地隔年有可能会大涝,于是一上任就抓防洪工作,带领人员提前修建水渠,清理河道,改造设施,筑坝固堤。而乙县县长则天天悠闲自在,吃吃喝喝,啥事也没有干。
到了第二年,果然遇到了100年一遇的洪水。甲县由于水利设施提前修好了,县城安然无恙。而乙县则整个县城都被淹了!
这时候抗洪救灾的部队都来了,大批的记者也来了,省里市里的领导也来了。电视台也天天报道乙县的县长如何带领群众抗洪救灾,如何风里来雨里去。
当洪水退去后不久,省里来了通知,乙县县长上调到市里做副市长,原因是抗洪抢险有功!甲县县长看到一纸任命下来之后,从此什么事也不干了,就等着下次洪水的到来……
感悟:能干的往往不如巧干的!只看表象、不看过程的考核制度害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