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专题研究 NEWS

从“拉壮丁”到“练精兵”,专业招商需要锻造一支招商铁军丨智库谈专业招商

时间:2025-03-27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地方政府的招商竞争已从“拼政策、拼土地、拼税收”的粗放模式,转向“拼专业、拼服务、拼生态”的精准化博弈。然而,许多地区仍深陷“招商困局”,即招商干部不懂市场、不懂项目,资源整合乏力,谈判效率低下,项目落地难,政府信用度降低,企业市场信心不足等。

我认为,唯有深化改革传统的行政招商体制机制,重塑专业招商体系,锻造“懂政府、懂市场、懂项目”的“三懂型”招商铁军,方能破解招商“空对空”的痼疾,为地方经济注入“带不走的竞争力”。也就是说,专业招商的成败,关键是专业招商的专业人才,只有建成一支专业的招商铁军,方能破局。

一、传统招商团队的“三痛”:解剖招商人才困境的深层症结

地方政府传统招商团队的人才困境,本质是“人才能力”与“高质量发展需求”之间的系统性错配,“人治思维”与“专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这一困境不仅制约了招商效率,更导致产业错配、资源浪费与信任危机。

1认知之痛

招商干部需要对专业招商的认知再加深,抛开各种“形式主义”招商。若不懂市场,辨不明“技术泡沫”与“产业趋势”,盲人摸象产生误判,使招商沦为“伪赛道”的狂欢;若不懂项目,则算不清“投入产出”与“风险收益”,对财务与风险管控能力缺失,导致“捡芝麻丢西瓜”的事情经常发生。

2能力之痛

我认为,传统招商团队的能力缺陷集中体现为四个方面:无产业洞察力,对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技术壁垒、市场容量缺乏深度分析;无政策穿透力,仅会照本宣科解读文件,无法将政策转化为企业机遇;无资源整合力,嫁接、整合资源的能力缺乏,难以为企业匹配资金、人才、技术、配套等关键要素;无风险预判力,忽视技术路线迭代、环保合规等隐性风险,导致招商如纸上谈兵,与实战严重脱节。

3机制之痛

在招商工作推进过程中,专业人才发展通道存在一些结构性障碍,绩效考核机制缺乏差异化设计,创新容错机制建设滞后,招商干部在项目引进过程中面临“风险收益不对等”的制度困境。

我认为,破解之道是招商团队需要从准入机制、培训体系、激励机制、完善容错机制四方面同步改革。准入机制方面,可以建立懂政府、懂市场、懂项目的“三懂人才”,杜绝外行指挥内行;培训体系方面,可以以“战场化教学”替代形式主义,通过红蓝对抗、一线轮岗提升实战能力;激励机制方面,打破“大锅饭”,实施引资提成、超额分成、职级双轨等市场化手段;完善容错机制方面,可以明确豁免情形,鼓励干部布局前沿赛道。如此,可以逐步将招商团队从“行政附庸”升级为“经济引擎”,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二、破局之道:用“三把剑”重塑招商体系

从地方政府招商的现状和发展态势看,招商引资的竞争已进入“专业制胜”时代。传统招商团队依赖“人海战术”“关系运作”的粗放模式,在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难以为继。未来,势必要重塑招商体系,以系统性思维重构选拔、培养、激励、保障等体系,培养兼具政策穿透力、产业洞察力、商务整合力的专业化招商人才。

我认为,可以用“三剑式”重塑招商体系。

第一剑:建立准入铁律锻造专业门槛。

地方政府需建立“三懂人才准入模型”,从源头杜绝“外行指挥内行”。可以通过“政策沙盘推演”测试,要求干部精准解读土地、环保、财政等10大核心政策,并模拟应对“环保督察突袭”“土地指标争议”等突发场景,深化招商团队“懂政府”;通过考核“产业链价值分析”“财务模型搭建”“技术尽调”等专业技能,提升招商团队“懂市场”;通过引入“项目适配度评估系统”,模拟演练招商团队从技术成熟度、市场容量、政策合规性等维度筛选项目,规避“招商陷阱”,提升“懂项目”的本领。

第二剑:构建实战化培训体系。

专业能力的提升需以实战为导向。

一是基础淬炼,用好放大镜和望远镜的作用。一方面,将晦涩难懂的文件转化为“企业省钱计算器” ,用直观的方式拆解政策、解读政策;另一方面,聚焦产业链上中下游,摸清产业链发展现状和突破重点,有的放矢地建链、延链、补链、强链。

二是实战熔炉,让招商团队模拟“企业要求对赌协议”“突遇环保督察”等高压场景,签订招商目标责任书,让招商项目终身负责制。可以派驻干部到企业任“影子CEO”,深入产线、研发与市场部门,成为真正懂行的招商专家。

第三剑:重构激励机制。

破解“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顽疾,根本在于用对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着力推进:

一是给位置。设立“招商功勋榜”,连续三年考核优秀者优先提拔,推行“职级双轨制”,让专业人才走首席招商官-产业顾问-智库专家的晋升通道,无需挤行政“独木桥”。  

二是给钱袋。实施引资提成制,按项目实际税收的一定比例奖励团队,同时,设立超额分成制,对超额完成目标的团队,拿出地方留成税收的一定比例作为发展基金。  

三是给尊严。制定容错清单,明确“技术路线误判”“政策衔接失误”等豁免情形;颁发荣誉勋章,如设立“招商铁军勋章”,由市委书记亲自授勋,激发招商干劲。

总结来讲,也就是通过“三剑”改革,实现团队重组、能力重生、生态重构的三重蜕变,用深化改革的勇气重塑招商体系,锻造出真正适配新时代的招商铁军。这不仅是人才的升级,更是地方政府招商模式的深度变革。

三、“五步法”锻造招商特种兵

“三懂型”铁军并非孤立存在,需与顶层设计、项目库建设、数字化工具深度融合,方能释放最大效能。我认为,招商铁军,还需要着力在选苗、练兵、练能力、考核、实战等方面努力。

第一步:选苗,可以按照“猎豹标准”招人。需要注意拒绝“万金油”,专设“产业链研究员”“商务谈判专家”“政策设计师”三类岗位。同时,也可以跨界挖人,从券商投行挖产业分析师,从律所挖合规专家,从企业挖市场总监等。

第二步:淬火,用“战场教学法”练兵。让学员扮演“书记”“企业家”“评审官”多角度复盘,模拟招商谈判,设置“企业突然要求对赌协议”“环保督察突击检查”等突发考验,派驻干部到企业任“影子CEO”,到开发区管委任“项目保姆”。  

第三步:炼金,打造“三懂能力金字塔”。包括训练“政策翻译术”,提升“产业洞察力”,锤炼商务谈判杀伤力。

第四步:砺剑,实施“特种兵认证”。对招商人员的专业度设立“青铜—白银—黄金—钻石”四级段位制考核,通过项目引资额、产业带动值、企业满意度三维度晋级。

第五步:固本,构建“铁军生态圈”。包括与智库合作共建“招商黄埔军校”,定制化赋能培训,全方位提升招商能力。

在招商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三懂型”铁军已成破局关键,既能读懂政府报告中的战略雄心,又能看透企业报表里的商业逻辑,更能在项目谈判中创造共赢价值,如此,才能强赋能招商效果。

小结

以人才为剑,定能逐步劈开招商迷障。地方政府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招商团队专业化革命,方能摆脱“人走政息”的怪圈。

这场变革的核心,是将招商从“行政任务”升维为“经济使命”,从“个体能力”进化为“系统生态”。当每一名招商干部既能读懂政策文件的战略深意,又能洞悉企业报表的商业逻辑,更能在谈判桌上创造共赢价值,地方经济便拥有了“带不走的竞争力”。



上一篇:如何构建专业招商的产业生态?丨智库谈专业招商

下一篇:从湖南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探寻产业转移新趋势下的招商引资破局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