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动态 NEWS

发展产业谱新篇

时间:2021-05-22来源:人民资讯 作者:acetouzi 点击:

“大战当年血海翻,今朝独上老营盘。荒台废址无人识,一抚伤痕一泫然。”1937年10月4日,陈毅从大余出发,前往吉安,在路过兴国县高兴镇老营盘时,重访了当年的战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车过老营盘》的诗篇。

近日,记者走进兴国县高兴镇老营盘村,在峰峦起伏间,感受这个小山村曾经历的那一段段不可磨灭的红色岁月。如今的老营盘村积极探索振兴发展新路径,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种养产业,全村发生了喜人变化。

当年群众勇支前

老营盘位于高兴镇北部,是中央苏区第三、第五次反“围剿”的重要战场。

1931年9月7日,红军计划在兴国高兴圩围歼国民党蒋鼎文第九师。由于情报有误,红军并不知蒋鼎文已于6日从高兴圩移防,经老营盘撤往泰和县。红三军军长黄公略7日凌晨率部赶到老营盘附近时,意外地发现蒋鼎文第九师正在老营盘村的峡谷里集合,准备出发前往泰和。由于事发突然,来不及请示,敢打敢拼的黄公略率领红三军,在萧克的独立五师配合下,以寡击众,迅速向老营盘附近的敌军发起进攻。据当时的战斗详报,这一仗俘敌1133人、缴枪1186支,而红军伤443人、阵亡135人,失去联络133人。

老营盘再次陷入炮火是1934年秋天的第五次反“围剿”。

98岁的村民杨宜浩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那时,我是儿童团员,为红军放哨、送信。战斗打响的时候,我们每天做好饭送上前线,还帮助抬伤员到祠堂里救治。”杨宜浩说。

1934年8月,由陈毅所率的兴国模范师与国民党周浑元8纵队和薛岳6纵队在老营盘村石溪战斗,战况颇为惨烈。杨宜浩说,当年哥哥杨宜燕报名参加了红军,后来得知哥哥牺牲在战场上,全家人都很悲痛。

当年仅800人口的老营盘村全民皆兵,参加战斗或支前。“我们村的石溪屋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杨宜浩引以为傲地说。石溪15岁至45岁村民到第一线参战,45岁以上群众负责护送伤员,村里妇女自发为红军洗衣、缝衣、做鞋、做饭等,做好后勤工作,15岁以下的孩子组成儿童团负责传递消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石溪村民筹集粮食蔬菜、作战工事中所需材料,并协助搬运,踊跃参与战斗中的各项支援工作。

在老营盘村内山顶上,高达31米的老营盘战斗纪念碑巍然屹立,上面铭刻着这段战斗历史,以及陈毅同志的这首《车过老营盘》诗篇。

乡村旅游谱新篇

时光荏苒,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已过去近90年,但老营盘村一直传承着红色基因。

老营盘地处边远山区,曾是“十三五”贫困村。近年来,在村“两委”带领下,全村村民依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产业,不仅摘掉了贫困村帽子,还让村子焕发出新荣光。

老营盘村按照“以农助旅、以旅促农、农旅结合”的思路,打造集红色研学、户外拓展、军事体验、土特产销售、餐饮于一体的归元生态园,吸引周边县市游客来此游玩。旅游带动了人气,人气带动了财气,当地群众受益于此,收入大大增加。

“多亏了乡村旅游的带动,我这个农家乐每月收入近万元。”村民杨伟群原本在村主干道旁开着餐馆,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他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于2017年在归元生态园开始经营一家农家乐。让他没想到的是,不仅生态园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前来游玩,自己的农家乐也成为许多游客的首选就餐场所。尝到了农家乐的甜头,杨伟群便又大胆在生态园开起了2家餐馆,带动家人共同参与经营。目前,杨伟群在老营盘村共开了5家餐馆,每月营业额3万余元。依托乡村旅游的发展,杨伟群一家吃上了“旅游饭”。

同样享受乡村旅游红利的还有村民叶爱华一家。“我儿子在生态园务工,家里的鸡蛋、鸭、鹅、蔬菜等农产品放在生态园土特产店卖,每个月下来有不少收入哦。”叶爱华算了一笔经济账。不仅如此,叶爱华一家每月还享有村内保洁员、公益性岗位等工资性收入,生活过得越来越滋润。

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倒逼着老营盘村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该村积极整合地方政府债券、新农村建设、水利、扶贫、交通等资金,着力加强道路、桥梁、水利、饮用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修建完善10个村小组的农田灌溉水陂;新建3个标准化卫生室,满足群众家门口享受就医服务;全村通组公路全部硬化,极大方便群众出行及农产品运输销售问题;实施道路护坎82米,水渠延伸47米,新建水沟430米;修建文化活动场所和休闲广场,满足村民休闲娱乐生活;新建候车亭,安新路灯,宽带进村,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此外,老营盘村近年来还不断发展肉牛产业,通过免费领养、基地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为村民稳定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该村建有2个肉牛养殖基地,年出栏肉牛400余头。




上一篇:招才引智驱动优势产业发展

下一篇:定了!广州“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在这...